商务部发布环氧氯丙烷反倾销立案调查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进口环氧氯丙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后,下游企业对此颇多微词。
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基础化工原料,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水平被认为是反映一国高新技术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以及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等精细化工产品,而这些产品又广泛应用于涂料、医药、电子电器等领域。目前,国内环氧氯丙烷生产厂主要有4家:天津化工、齐鲁石化、岳阳石化、山东东营。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是由齐鲁石化、天津化工代表国内环氧氯丙烷产业提交的。
“近年来我国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迅速上升,供不应求的局面十分明显,然而国内的生产能力却始终徘徊不前。造成这种反常局面的直接原因,正是国外同类产品对中国的低价倾销。”国内环氧氯丙烷产业反倾销战正式打响后,天津渤海化工集团的人士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近20多年来,环氧氯丙烷因下游产品应用,开发日新月异,需求快速增长,而分布却很不平衡,生产能力62%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亚洲长期依赖进口。为保障经济稳定发展,我国迫切需要扩大环氧氯丙烷生产规模,而这一重要战略产业正因外来倾销受到日益严重的危害”。
目前在国内,环氧氯丙烷绝大部分用来生产环氧树脂。近年来国内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约为每年15万吨,预计2005年可达到20余万吨,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约6万吨,缺口近10万吨。供不应求如此明显,国内市场价格却长期在低位徘徊。2004年,国内价格曾由每吨17000元跌至每吨14000元。作为环氧氯丙烷行业的下游,国内不少环氧树脂生产企业对此次反倾销行动颇有微词,因为近来环氧氯丙烷价格随反倾销消息大幅上升。
根据商务部的公告,已经开始的调查包括倾销调查和产业损害调查两部分。其中,倾销调查期限为2003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产业损害调查期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调查过程首先给国内外相关企业20天时间针对立案公告发表意见,再留出37天让相关企业做出有关答卷。商务部将根据这些答卷计算倾销幅度。计算过程非常复杂。时间长短还取决于未来应诉企业的多少。如果应诉企业多,可能耗时大半年。如果应诉企业少,也许就用几个月。
此次反倾销调查与近来其他反倾销案相比难度不大,因为涉及的产品比较单一,国内外产品在装置、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同质性强,调查中将主要比较价格因素。如果调查顺利,也许很快就有结果。国内企业为此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把握比较大。 |